近日面向2035年的中國交通規劃綱要發布,這不僅是一份交通全方位規劃,也是對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規劃。 交通強國背景下的中國城市群: 國家對城市群規劃的依據有兩個:1、區域發展戰略;2、國土空間保護。既考慮各地區經濟和城市發展水平,還要避免占用耕地。山地面積較多的南方地區在城市群規劃中占有巨大優勢,而華北平原、東北平原地區的城市不可避免地為保護耕地而犧牲, 這也是為什么四大頂級城市群有三個在南方的原因。 一、世界級城市群 1、京津冀 從先天條件來說,京津冀城市群不下于長三角、珠三角:京津冀人口過億,高校云集,不缺勞動力和人才;北京的科技和創新實力全國第一,天津和河北的工業實力不容小覷。為何三者結合卻沒產生1+1+1>3的效果?個人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京津冀在經濟協作上有問題,沒能以“產業鏈”為核心構建跨區域經濟一體化。不論是長三角還是珠三角,區內城市一起構成了很多完整的產業鏈,形成了利益共同體。而京津冀的城市各自為戰、各行其是,缺乏統一規劃和協作,產業碎片化,難以形成聚合效應。 出路:推動經濟一體化,以“產業鏈”為導向構建“合作型”經濟共同體。 2、長三角 長三角城市群面積越來越大,上海到合肥的直線距離達400公里,無論交通多么發達,因距離而產生的響應速度延遲必然導致經濟效率下降,所以長三角城市群應該重新設計架構,在長三角內部再細分出幾個都市圈,上海都市圈、蘇錫常都市圈、南京都市圈、合肥都市圈、杭州都市圈、寧波都市圈,通過城市群和都市圈嵌套,達到強強協作的目的。 出路:通過推進都市圈建設,推動城市群發展。 3、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的情況比較復雜,兩種社會制度、出入境口岸、行政管轄權限制了一體化進程。所以粵港澳大灣區要想從規劃變成現實,必須解決這些看不見的屏障。上策是推動港澳角色正?;?,拆除邊界墻,自由進出,經濟一體化;中策是采取霍爾果斯模式,各自出土地,在邊界建設半封閉型合作示范區,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和合作模式;下策是在廣東建設幾個粵港澳產業園,作為港澳科技創新產業化基地。 出路:只有上策才是唯一出路。 4、成渝城市群 這次成渝城市群被定義為中國一極,是成渝正式上升為國家級戰略的標志。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,我認為原因如下:1、國際化,成都和重慶在全世界都有非常高的知名度,國際認可程度高;2、文化,川蜀是中國文化特色最鮮明的地區之一,川菜、火鍋、川劇、大熊貓、名勝古跡等都非常有特色,做大做強成渝有利于中國文化復興;3、教育,成都和重慶是中國重要的科教中心,是吸引東南亞留學生最多的地區之一;4、地形,成都-重慶以山地丘陵為主,推進城市化不會占用太多耕地;5、西部振興的需要。近日成都-重慶宣布將攜手申辦奧運會,這也會推進成渝城市群的發展??梢?,成渝城市群成為中國第四極,并不意外! 出路:大力發展眉山、樂山、資陽、內江、自貢、瀘州、宜賓等城市,夯實城市群基礎。 二、國家級城市群 1、長江中游 長江中游城市群最大的問題是城市密度不夠,經濟協作不緊密。武漢到長沙300公里,中間只有一個岳陽市算大城市,而武漢到南昌260公里,中間一個大城市沒有?,F在談長江中游城市群言之過早,應先推動武漢都市圈、長沙都市圈、南昌都市圈三個都市圈形成,然后以此為基礎,由片到面,再談城市群才言之有物。目前武漢都市圈已初具規模,而長沙和南昌都市圈都還只有雛形,應通過行政區劃調整來加速都市圈建設。建議長株潭合并成長沙市,南昌把周邊的奉新縣、高安市、豐城市、樟樹市合并,加速都市圈內交通體系建設,吸引人口,做大都市圈經濟,十年后長江中游城市群可成。 出路:推動長沙、南昌都市圈的形成。 2、山東半島 本次交通規劃,山東半島城市群只有青島獲得樞紐城市地位,濟南沒有被提及。山東城市群經濟實力和城市基礎僅次于三大,緣何地位不高?我認為原因有幾點:1、缺少國家中心城市,核心城市實力不夠,青島在全國也只排在15名左右,濟南更低;2、交通樞紐有短板,青島以港口入榜,但鐵路樞紐進不了全國前20,濟南鐵路雖然還行,但也進不了全國前十;3、外部環境不行,山東面向的是日韓,而日韓是美國盟友,中日韓經濟一體化受阻;4,山東半島嵌入大海,經濟自成一體,與周邊省份都不緊密,輻射力和帶動性不足;5、科技和創新不足,與四大城市群相比,山東科教實力明顯差了一大截。 出路:強化濟青,爭取國家中心城市;向南與長三角融合,向北與京津冀融合,擔負承南啟北的作用。 3、海峽西岸 海峽西岸是一條狹長的城市群,這是地理因素造成的,福州、廈門、泉州固然發達、民富出彩,但發展空間確實不足。 出路:成為科技創新中心和資本中心。 4、中原 地理位置很好,交通很好,城市基礎也不錯,但是位于平原,土地開發受限。中原城市群向東、向北、向西南都不是出路,耕地保護紅線沒法觸碰,只有向西、向南、向西南才是機會。打造鄭州、洛陽、南陽三個都市圈,全力融入一帶一路戰略,爭取成為中歐班列四大集散中心之一。河南應該把洛陽和鄭州同等對待,把鄭州打造成現代的河南,洛陽打造成文化的河南。 出路:城市崛起、文化崛起、工業崛起、全球貿易。 5、關中 一帶一路、中歐班列給關中平原帶來了無限可能。陜西要做的: 整合西安、咸陽,合并當然最好; 打造中歐班列集散中心,成為亞歐大陸最大的陸港; 利用陜西在中歐班列上的成本優勢,推進陜西制造計劃; 積極推進教育國際化,爭取成為一帶一路留學中心; 積極推進文化復興,爭取成為中國文化的旗手; 積極推進科技創新,爭取成為中國綜合性科學中心; 打造西安都市圈,并構建以西安為核心的立體交通體系。 從發展前景看,我認為關中城市群和長江中游相當,位居中國城市群前列。 6、哈長 目前來看,聊勝于無。寒帶城市群本身就有違自然規律,其次城市密度、實力都不夠,根本稱不上城市群。 7、遼中南 遼中南城市群曾經是中國最成熟的城市群之一,改革開放前,沈陽、本溪、遼陽、鞍山、營口、大連、旅順都是大城市,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二城市群?,F在物是人非、時移世易,除沈陽、大連外,其他城市再稱大城市已很勉強。遼中南城市群要想復興,就需要工業、科技、貿易崛起,人口匯聚,爭取把東北60%的人口歸攏到這里。遼中南氣候條件遠好于黑吉,只要經濟復興,有工作機會,東北人口會聚攏來的。渤??绾K淼缹|寧有重大意義,看看能否推動一下。 出路:沈陽拿下國家中心城市;激活國有企業,重構重工業體系;做強文化娛樂產業;靜待東北亞國際關系變化。 8、北部灣 北部灣城市群最大問題是沒有強力核心城市,湛江、北海、欽州、防城港都無法承擔此重任,??趯Ρ辈繛吵鞘腥号d趣不大,所以短期內北部灣主要作用還是港口。 出路:老老實實發展經濟,做大做強城市,暫時不談城市群。 三、區域級城市組團 對于第三級,綱要并沒有使用城市群概念,而是“組團”?!敖M團”是2-5個距離較近的城市和城鎮形成了小型城鎮群。 呼包鄂榆、黔中、滇中、山西中部、天山北坡、蘭西、寧夏沿黃、拉薩、喀什這九個城市將以1-2個中心城市+中小城市+城鎮為主,不追求規模,更重視交通、貿易、旅游、文化等功能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