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子衍宗丸(攝生眾妙方) 五子衍宗丸(攝生眾妙方) 出處: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十一 古代劑量 【處方】枸杞子 菟絲子(酒蒸,搗餅)各8兩 北五味子(研碎)2兩 覆盆子(酒洗,去目)4兩 車前子(揚凈)2兩 現代常用劑量(僅供參考) 【處方】枸杞子 菟絲子(酒蒸,搗餅)各240克 北五味子(研碎)60克 覆盆子(酒洗,去目)120克 車前子(揚凈)60克 用法: 以上5味,制成丸劑?,F市面上有多種成藥劑型可供選擇,如大蜜丸、小蜜丸、片劑、口服液等?!?/span> 功能:補腎益精。 主治:腎虛精虧而致的陽痿不育,遺精早泄,腰痛,尿后余瀝。 【注意事項】 ◇孕婦慎服。 ◇忌食辛辣食物,忌煙酒。 ◇不宜和感冒類藥同時服用。 ◇本品宜飯前服用或進食時同服。 特點 本方由菟絲子、五味子、枸杞子、覆盆子、車前子諸藥組成。用于腎虛遺精、陽痿早泄、小便后余瀝不清、久不生育,及氣血兩虛、須發早白等癥。有補腎固精之效。古謂本方有添精、補髓、益腎的作用,稱之為種子方。方中菟絲子、枸杞子補腎陽,益精血;五味子、覆盆子補腎固澀;車前子亦有補肝腎之功 五子衍宗丸是著名的補腎良方,是治療陽痿不育、遺精早泄等腎虛精虧病癥的代表方劑之一。 據考證該方起源于唐代,最早記載于道教的《懸解錄》一書。書中記載了張果獻于唐玄宗的圣方“五子守仙丸”,即五子衍宗丸的原方名。之所以叫做“五子”,是因為此方選擇了五種以“子”為名的中藥,傳統中醫學又將男性不育癥稱為“無子”、“無嗣”,因而一語雙關,別有意味。 早在唐代,五子衍宗丸就成為宮廷貴族養生保健的秘方,為歷代醫家所推崇。它對男性不育癥有較好的療效,被譽為“古今種子第一方”,還被譽為“補陽方藥之祖”,有“五子壯陽、六味滋陰”之說(六味即六味地黃丸)。 古方探源 補腎固精助腎陽 促進性事治不育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,五子衍宗丸是治療男性不育癥的有效藥物。藥理研究顯示,五子衍宗丸能保護睪丸生精功能,調節下丘腦-垂體-性腺軸功能,有抗衰老、降血糖、抗氧自由基、增強免疫等多種作用。 動物實驗還表明本方: ⑴有抗疲勞作用; ⑵能增加性功能; 腎虛精虧皆可療 《清太醫院配方》中也記載有五子衍宗丸,是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熟地黃、茯苓、澤瀉、山萸肉、山藥,取六味地黃丸之意,有填精補髓、扶陽助陰的功用,能健身,明目,烏須黑發。 五子衍宗丸與六味地黃丸比較
五子衍宗丸:補腎強精,治療腎陽虛證基本方 六味地黃丸:滋陰清熱,治療腎陰虛證基本方 五子衍宗丸藥物組成: 菟絲子、枸杞子、五味子、覆盆子、車前子 六味地黃丸藥物組成: 熟地黃、山萸肉、山藥、牡丹皮、澤瀉、茯苓 兩方相同點: 補腎益精 五子衍宗丸:助陽強陰 六味地黃丸:滋陰清熱 五子衍宗丸主治:腎虛精虧陽衰。陽痿不育,早泄,遺精腰痛,尿后余瀝等,舌淡苔白,脈沉細弱。 六味地黃丸主治: 肝腎陰虛內熱。腰膝酸軟,耳鳴耳聾,頭目眩暈,虛火上炎。舌紅苔少,脈細數。 典型病例 精子計數:422.8×106;前向活動率:31.0%;精子正常形態:2.9%。 隨訪1月后患者復診訴女方懷孕,囑停藥。 (醫案來源于《云南中醫中藥雜志》2018年第3期,五子衍宗丸用藥思路辨析) 【編后】 五子衍宗丸除了在男性不育癥,陽痿,遺精,前列腺增生有很好的應用外,在婦科也有不少的應用醫案,比如女性不育癥,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,女性更年期綜合征,同時在老年尿道綜合征,糖尿病腎病,神經系統疾病比如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,阿爾茨海默癥等都有應用和研究報道。在臨床上尚有用五子衍宗丸治療腎陰不足,虛火上炎的復發性口腔潰瘍,肝腎虧虛的斑禿,脾腎陽虛的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。總之五子衍宗丸是非常值得引起我們重視的一首古方。相對應的主要針對女性不孕的調經促孕丸也是不錯的一首古方,下一節跟大家進行詳細分享。 |
|